ThrereforEd | 因為所以教育協會

Seeing the World國際交流課程包開發計劃 - ThrereforEd | 因為所以教育協會


Seeing the World 童心看世界

Seeing the World計劃以免費開放一系列國際交流課程和教材給全台灣學校的方式,提升公立小學開展國際交流課程的意願。讓更多孩子們不再是為了考試而學,而是出自於想要認識新朋友、新文化的好奇心,自然而然的去學習英語!讓更多孩子看見世界、享受學習英語的樂趣!

計劃緣起 – 1

疫情之下的新想法

「ThereforEd 因為所以教育協會」始終相信英語不該是橫亙在台灣與世界之間的高牆,而是跨越那道藩籬的繩梯。自2017年來,協會的兩位創辦人祐嘉與家蕙,通過大大小小的計劃,創造符合孩子生活脈絡的英語學習環境,把真實世界的互動帶入更多英語課堂中,讓更多孩子可以有機會獲得優質英語教育。

然而,2020年在COVID-19疫情的影響下,不僅讓協會的計畫需要暫緩,團隊也因籌措不到資金從5人縮減到2人…但疫情下線上教學的趨勢卻也啟發了祐嘉與家蕙發想出了新的計劃。

計劃緣起 – 2

躲在桌子下的Fifi...

2020年在疫情日趨嚴重的4月,許多國家都開始封城,國外的孩子們也都開始在家遠端上課。於是,我們從網路上募集了6位菲律賓與紐西蘭的孩童,邀請他們在家透過網路與台灣孩子一對一分享彼此在疫情影響下一天的生活,希望可以藉此引發台灣孩子學習英語的動機。

然而,活動剛開始就有一位台灣孩子 – Fifi,因為抗拒使用英語,而躲在桌子底下不願意面對鏡頭。經過老師們不斷的引導後,Fifi卻還是希望可以留在桌子底下…而把Fifi帶回鏡頭前的竟然是菲律賓孩子 – Margaret的一句:“Fifi, I really want to talk to you.”

這樣的「意外」,也讓我們更加相信當孩子不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與人創造連結學英文時,他們才能真正找到學習動機。

Play Video

計劃緣起 – 3

計劃誕生

「如果這樣的國際交流能在公立學校實現的話,一定能讓更多孩子有動機學習英語。」帶著這樣的想法,我們諮詢了10多位公立學校的資深英語老師。

其中在指南國小服務的倩玲老師給了我們諸多建議,她告訴我們如果有為國際交流設計的課程內容和教材的話,一定會有更多公立學校的老師願意在英語課上讓孩子體驗這樣的活動。

於是,照著倩玲老師指引的方向,我們決定開發一系列國際交流課程和教材,並以非營利的方式開放給全台灣學校;Seeing the World計劃也因而誕生!

我們怎麼做?  -1

腦力激盪

設計課程包很花時間和精力,對連支付薪水都有困難的小團隊來說是一個非常嚴峻的任務。幸好,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系的偉文老師因為認同我們的願景與使命,讓該校師培生和我們一起攜手合作!由家蕙帶領這群充滿熱情與創意的大學生們,在一學期的工作坊中一起發想課程包的內容,結合了大家的教育的專業背景,激盪靈感與想法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10多位國北教師生以及自願幫忙的志工Judy的鼎力相助之下,彷彿把Seeing the World計畫這艘大船推入蔚藍大海之中,讓這一趟航行成功啟程,順利揭開了序幕!

我們怎麼做?  -2

設計教案

工作坊中期間,國北教每位大學生拋出的點子都是最寶貴的養分。整理大家產出的想法,並結合相關資料後,下一步便是撰寫出了完整的教案。不過,光是這樣還不夠,還需要再經由模擬教學及教師的回饋,多次進行修正。

聽到這裡,是不是覺得這是一項頗為浩大工程呢?沒錯,為了開發出最適合學校教師與孩子們在英語課程上使用的教案,ThereforEd與國北教的學生可是花費了一番工夫喔!

我們怎麼做?  -3

繪本教材

繪本是國小老師們教學時常使用的補充教材,以圖為主的敘事方式不但更受孩子們歡迎,更可以幫助孩子用有限的能力理解內容,很適合作為國際交流課程的教材。可惜的是,市面以國際交流為主題的英語繪本中,我們幾乎找不到台灣的身影。

但在有限的經費下要研發精緻有趣的繪本是一大難題。還好,我們幸運的找到了願意合作的台灣藝術家,他們將工作坊中產出的想法和交流國家的相關資料,設計為「跨文化」的主題繪本與學習單。

這群插畫家們,彷彿為教案內容賦予了生命力,以活潑生動、貼近雙方在地文化的的插圖與文字,成功勾起了孩子們的好奇心與學習英文的興趣

我們怎麼做?  -4

尋找實驗班級

教材、教案都準備好之後,下一步,就是尋找有意願進行實驗課程的對象了。這是一件很花費時間與心力的過程,不只是台灣的學校,在尋找國外的學校時,更要去考慮時差與學制等問題,祐嘉先嘗試過寫Email、打電話給鄰近邦交國的大使館,但是都得不到正面的答覆……

就在幾乎可以說是走投無路之際,竟透過Facebook和遠在帛琉教中文的冬雪老師取得聯繫,那段時間,在汪洋中載浮載沉的ThereforEd,彷彿勾著了浮木一般,重拾了方向與信心

我們怎麼做?  -5

試教與回饋

成功尋找到帛琉與台灣的實驗班級之後,ThereforEd就要與國北教的大學生,正式前進合作的公立小學囉!我們在寒暑假時,在偏鄉小校舉辦了國際交流課程的冬令營與夏令營,經過了許多次的現場實驗,持續修正Seeing The World計畫的運作流程。

一開始只是因為「老師說參加一項營隊就能減少兩樣寒假作業」而前來的孩子,從原本對英文毫無學習動機,慢慢因為我們設計的課程及遊戲而找到成就感,到最後跟帛琉小朋友順利視訊而啟發的英語學習興趣!

當然我們也遇到許多困難,不過對Seeing the World計畫都是最棒的養分,因為透過這些寶貴的經驗,我們能夠讓課程變得更加完善。未來,當它被更廣泛運用於更多班級時,將能夠被更好的呈現,帶給教育第一線的老師與孩子們更多的便利性以及學習的樂趣!

我們怎麼做?  -6

開放免費使用

課程包實驗階段告一個段落後,終於,我們來到了最後一步驟。

家蕙將所有的資料整理並根據現場教學做修正之後,我們只需要把資料整理到教材資料庫網頁上,在這個公益平台上的所有資源,全台灣的學校可以自由的免費下載使用了。然而,在團隊成員沒有架設網站的相關經驗之下,這時ThereforEd遇到了難題…

幸好,自願加入協會幫忙的志工Isaac接手了這項工作,讓平台順利上架!並且由另外兩位志工,Jason和Catherine,負責在網路上持續推廣給更多老師,讓更多孩子有機會和世界交朋友!

成果與願景

看到孩子眼中的那道光

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在2020年的研究報告指出「外語能力」及「與外國人接觸的機會」,與「人們對不同的文化產生學習的動機與同理心」之間有強烈的正向關係。 ThereforEd 也曾做過調查,發現多達七成的人是在高中畢業後,才從出國交換、旅行等經驗中發覺學習英文的重要性;而另外三成早在高中以前就發現重要性的人,則表示是在學校以外的場域體會到的。

在Seeing the World的課程創造了一個環境讓運用英語成為一種自然而然,讓文化交流成為一種課內活動,世界因此成為了孩子們的教室。在這個教室裡,我們從學生們的眼中看到了一道光,一道對於任何文化充滿好奇心的光。

Play Video

這個原本只有2位創辦人的小小非營利組織,如今也有越來越多人加入這個行列。

今年,我們持續進行計劃,將開發出台灣與澳洲交流的課程包,目前尚須15萬的經費才能讓計劃順利完成。

邀請您贊助支持跟我們一起幫助更多孩子勇敢的踏出與世界搭建起友誼橋樑的第一步。

募資進度
募資目標 15萬 11.3%

感謝企業合作夥伴提供贊助回饋品

故事餡Filostory - 繪本明信片

故事餡Filostory的兩位創辦人原本是在偏鄉服務的教育替代役,在服役期間製作了一款英語教學桌遊並且環島巡迴了50所偏鄉學校,在偏鄉教育現場的看見,讓他們非常認同Seeing the World計劃的理念,前後也已經與ThereforEd合作創作了三本繪本。除此之外,他們還希望在本次集資再進一些力,特別以其中一本繪本的插圖製作了兩款可愛的明信片回饋給捐款人。

故事餡:filostory.tw

$600

定期電子信
繪本明信片
ThereforEd獨家貼紙

台灣-澳洲交流繪本搶先看 -1

A Special Christmas

小佑最喜歡的節日就是聖誕節,每年他都非常期待在學校裡跟大家一起交換禮物、表演聖誕歌、開聖誕派對。今年,他的聖誕禮物是一隻來自澳洲的袋鼠玩偶,在睡前小佑把內心的願望告訴了袋鼠:「好希望可以體驗一次更特別的聖誕節。」一醒來,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小佑和袋鼠竟然出現在澳洲的海灘上,準備開始一場聖誕冒險!

作者:Nico Wang x 故事餡Filostory

未命名-6

台灣-澳洲交流繪本搶先看 -2

Across the Sea

小青和Olivia是一對好朋友,可惜的是小青在台灣,Olivia在澳洲,相隔了7,000多公里的他們沒辦法常常見到對方,只能寫email、寄明信片來分享彼此的生活。明天,他們各自的學校都要舉辦校外教學。在整理書包時,有默契的兩人不約而同的開始幻想,如果校外教學的目的地是對方的國家的話那該有多好…小青和Olivia的幻想會是怎麼樣的呢?

作者:彭詩庭 x 故事餡Filo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