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腦力激盪

起初ThereforEd在設計課程時,曾因人力不足,一度在第一步就陷入瓶頸。幸好,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的偉文老師因為認同我們的願景與使命,讓該校的英語專長師培生和我們一起攜手合作!由小巫帶領這群充滿熱情與創意的學生們,在一學期的工作坊中一起發想課程包的內容,結合了大家的教育的專業背景,激盪靈感與想法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國北教師生的鼎力相助之下,彷彿把Seeing the World計畫這艘大船推入蔚藍大海之中,讓這一趟航行成功啟程,順利揭開了序幕!

02

教案 

國北教的學生是Seeing the World計畫最得力的幕後推手,工作坊中期間,每位學生拋出的點子都是最寶貴的養分。整理大家產出的想法,並結合相關資料後,下一步便是撰寫出了完整的教案。不過,光是這樣還不夠,還需要再經由現場試教及教師的回饋,多次進行修正。

聽到這裡,是不是覺得這是一項頗為浩大工程呢?沒錯,為了開發出最適合學校教師與孩子們在英語課程上使用的教案,ThereforEd與國北教的學生可是花費了一番工夫喔!

第一屆計畫成員-思楡想說的話(比較像是營隊,寫打勾的部分)

這是一趟創新的旅程,身為第一屆成員,我們沒有前人的經驗可以參考,因此唯一能做的,就是一股勁地往前衝,去冒險、去衝撞,與組員及小朋友「撞」出屬於我們自己班級風格的課程;為了達成最後讓小朋友能在視訊時與帛琉人交流的這個目標,我們也需要因著小朋友的狀況時時調整課程編排及內容,因此,保有彈性及敢冒險是我在營隊學到最多的軟實力!

03

教材 

除了與國北教的學生一起教案發想之外,ThereforEd也製作了數本繪本作為教材。繪本是國小老師們教學時常使用的補充教材,以圖為主的敘事方式不但更受孩子們歡迎,更可以幫助孩子用有限的能力理解內容。

然而,以國際交流、跨文化為主題的英語繪本中,我們找不到台灣的身影,如果老師們想使用現有的繪本教學,會需要花非常多額外的時間來補足台灣的資訊,因此,進行課程的意願將大幅降低。

ThereforEd認為,若能製作一系列台灣原創繪本,將能夠省去老師們的備課時間,大大降低開展國際交流課程的門檻,進而讓更多老師願意進行此課程、讓更多孩子有機會跟世界交朋友

因此,在Seeing the World計畫中,ThereforEd製作了能運用在真實情境英語課程上的主題繪本,目前也正在持續開發新的繪本中

 

與創作者合作

作為一個小小的NPO組織,ThereforEd在尋找繪本創作者的階段也花費了不少心力,後來,我們幸運的找到了願意合作的台灣藝術家,他們將工作坊中產出的想法和交流國家的相關資料,設計為「跨文化」的主題繪本與學習單。

這群插畫家們,彷彿為教案內容賦予了生命力,以活潑生動、貼近雙方在地文化的的插圖與文字,成功勾起了孩子們的好奇心與學習英文的興趣!

04

尋找實驗班級

教材、教案都準備好之後,下一步,就是尋找有意願進行實驗課程的對象了。這是一件很花費時間與心力的過程,不只是台灣的學校,在尋找國外的學校時,更要去考慮時差與學制等問題,創辦人Harry先嘗試過寫Email、打電話給鄰近邦交國的大使館,但是都得不到正面的答覆……

就在幾乎可以說是走投無路之際,竟透過Facebook和遠在帛琉教中文的冬雪老師取得聯繫,那段時間,在汪洋中載浮載沉的ThereforEd,彷彿勾著了浮木一般,重拾了方向與信心

05

現場實驗

成功尋找到帛琉與台灣的實驗班級之後,ThereforEd就要帶領著國北教的大學生,正式前進合作的公立小學囉!

我們在寒暑假時,舉辦了國際交流課程的冬令營與夏令營,經過了許多次的現場實驗,持續修正Seeing The World計畫的運作流程。

雖然實驗現場遇到了不少困難,也許是兩國孩子之間彼此尷尬生疏的初次相見歡、孩子找不到該用什麼詞語描述當下的心情而常常求助於大人們,或者是發生了一些意料之外的突發狀況,讓我們措手不及。

然而,這些對Seeing the World計畫都是最棒的養分,因為透過這些寶貴的經驗,我們能夠讓計畫變得更加完善。未來,當它被更廣泛運用於更多班級時,將能夠被更好的呈現,帶給教育第一線的老師與孩子們更多的便利性以及學習的樂趣!

06

開放使用

課程包實驗階段告一個段落後,終於,我們來到了最後一步驟。

小巫將所有的資料整理並根據現場教學做修正之後,再由實習生Isaac接手,把資料整理到教材資料庫網頁上,在這個公益平台上的所有資源,全台灣的學校可以自由的免費下載使用

這一步,對ThereforEd來說,既是告了一個段落,同時也是新的開始,我們希望把開發的教材、教案,以及過去在實驗階段的經驗與成果,分享給更多有意願參與這項計畫的台灣教師、讓更多孩子看見世界、享受學習英語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