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台灣」主題曲的原住民古調以及登上維也納的原住民兒童合唱團,都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天籟。而在這天籟的背後,其實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從服飾、圖騰、建築、習俗到傳說,每一樣都充滿著獨特的魅力。
泰雅族自古居住在山林間,是台灣中部以北中央山脈兩側的山岳守護者。在影視作品中看到的文面、彩虹橋傳說都是屬於泰雅族的傳統文化。從前,泰雅男子需會狩獵,女子需會織布,才可獲得文面的榮耀成為一位真正的泰雅族人。然而這項文化在日治時期被禁止,逐漸失傳,及至107年,台灣亦只剩下1位文面國寶。
而泰雅族的另一種象徵性的符號,織紋,到了今天仍然是泰雅服飾上不褪色的印記。昔日泰雅族人要織出一塊布得從種苧麻開始,經過繁複的處理過程才能得到線材。再將線材整經到織布機上,編織出具有不同意義的圖騰,製作成一件件美觀而精緻的服飾。善於編織的泰雅族婦女,以這樣的方式,通過不同的色彩、圖紋敘述泰雅的歷史、神話、傳說、祖靈、祈求和情感,編織出泰雅族永恆的榮耀。
然而這些珍貴的技術,隨著外來布料引進、耆老逐日殞落,也正在快速的流失中。加上在合作學校社區的谷關和松鶴部落,因歷史緣故,陸續有閩南、外省、客家等族群進入,多元的文化交融,泰雅的傳統更難以傳承。
孩子在課程為期一年的專案中,除了可以不斷累積使用英語的能力和自信之外,同時也能認識自己的文化,加強族群的認同。並且可以身穿具有意義的族服,通過歌曲、表演和交流,親自把泰雅文化分享給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參與在文化的傳承和復興之中。